印刷品质量控制的要素及分析

2021-11-03  源自:互联网


近年,精美印刷品受到严峻的挑战压力,相信所有的同行都会将品质管理摆上头等重要的位置。下面结合实际,一起来看看对胶印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。

印刷品质量控制的要素及分析

印刷质量控制的要素是:网点、颜色复制的真实程度、印刷过程的稳定性。其中叠印区的网目值(网点大小)是最重要的控制要素。当然还有其他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如环状白斑、糊版、起脏、套印不准等。

对于客户,令其不满意的原因是:原稿与印刷图案的色彩存在变化。

一般而言,在印刷工作当中产生这种原稿与印品之间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:不适当的印刷工艺。在彩色印刷中,墨膜厚度、网点大小、油墨叠印及套色顺序是影响色彩忠实再现的主要因素。

当然,需要引起注意的是:是否色偏的判断常常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。

现对这三大因素作出分析:

墨膜厚度

当印版晒制完毕后,印刷工人就只能影响墨膜厚度。此时,就必须有客观被测参量,客观测量方法来鉴定墨膜厚度。对于铜版纸,其墨层厚度应控制在0.7-1.1um之间,若墨膜厚度超出了这个范围,则所需要复制的色彩空间就缩小了。一般而言,较为先进印刷机,配置了联机或手动的密度计可不断地进行墨层厚度进行监控,根据需要而做出调整。

网点大小

网点大小是决定印刷质量的又一决定因素,制版、胶印过程均会使网点发生变化,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好各工序的网点扩大、锐化、变形、重影。我们可用印刷控制条及放大镜简单的工具来监测网点的变化,胶印过程中,会发生网点扩大现象,所要做的是在印刷工序前将网点增大控制在标准范围内。

油墨叠印及套色顺序

由于现在彩色印刷中采用湿式印刷,套色顺序已标准化了,一般是K-C-M-Y,为了有利于油墨叠印,墨层厚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有益的,我们这样规定:

黑墨厚=0.8um 青墨厚=0.9um

品墨厚=1.0um 黄墨厚=1.1um

印刷控制条在胶印过程中的作用

前面提到,印刷控制条是用来测控分色、印版曝光、色彩还原、打样、印刷效果的各单元组成,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。

A:实地区

印刷品需要有较高的反差,K=(DV-DR)/DV主要用于检测图像反差,网点变化,着墨均匀性,DV为实地密度,DR为75%网点的印刷密度。

B:叠印区

主要检查第一色接受第二色、第三色的情况,影响叠印率,从而影响墨层厚度。

C:印版曝光控制区

用于检查软片与印版密合情况,确定既定印版解像力的曝光量,一般要求打样版保留2%的小网点,印刷版保留5%的网点。曝光量的控制:一般要比印版原解像力的对应曝光量高出3至4级。

D:重影与变形

检测网点的变形有纵向、横向、双向变形的鉴别区,并可间接检测压力,橡皮布是否松驰,墨量、水量是否过大。

E:半色调区

检测中间调网点的扩大情况。

F:灰平衡区

用于检测色彩还原情况,实现中性灰平衡是色彩忠实再现的关键。

值得一提的是:测控条不能拷贝,厂家提供的测控条的网点边缘清晰,拷贝后发现边缘模糊并有网点扩大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