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个方面教你准确控制色差

2023-03-10  源自:互联网


 一:调色环节

印刷调色环节是整个色差控制中的核心,通常很多企业的印刷操作工,在调色时只注重经验或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调色,既谈不上规范,又没有标准,只是停留在非常原始的调色状态,非常随意化。一来对色差的解决没有帮助,二来对色相无法得到控制。三来对培养员工的配色水平没有正确的方法。我们的建议是:在调色前要注意避免使用不同厂家的油墨体系来调色,使用同厂家的油墨进行调色,调色工必须要充分掌握好各色油墨的色相偏相,有利于在调色过程中把控。调色前如有使用到剩余油墨时,一定要先搞清楚油墨的色相,查看油墨的标识卡是否准确,能够用刮墨棒进行刮样观察对比,然后再进行添加,添加前要做好重量的称重,便记录下数据。

另外在调专色墨和人物的深浅时,也可以通过计量法,刮墨棒的方式进行调色,刮墨色样时一定要均匀,且要托白底,有助于与标准样进行对比。当色相接近标准样90%以上时,做好粘度调整。我们可以进行打样了,然后在进行微调即可。值得注意的是,要调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,电子称的精确性这对后续的工艺数据参数总结很重要。当我们将油墨的配比数据做好后,经过多次进行生产实践就能够快速有效的调色,也可以规避色差问题的出现。

如果您的企业有配色服务小组来做以上的工作,那将是很不错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能够按订单量的大小来统一进行配墨,能够一次性的完成配色工作,避免多次配色造成的色相偏差。可以有效的减少色差与剩余油墨的出现。在核对颜色时,有时颜色即使在普通光照下看上去相同,但在另外一种光源下看上去却不一致,因此应选用标准的光源进行观色或比色。

二:印刷刮墨刀

印刷刮墨刀对色差的影响?如果在生产中频繁动刮墨刀,将改变刮墨刀的工作位置,不利于油墨的正常转移与色彩再现,另外刮墨刀的压力也不要随意改变,我们的建议是在生产前我们就要根据印刷的版辊图文情况,调整好角度与位置,下刀一定要注意手上动作的干脆利落,刮墨刀的角度通常在50-60度之间,刮墨刀要注意版面三个点的均匀度,即左中右的墨层要一致。另外在下刀前要注意检查刮墨刀三个点是否有装平衡,不会有波浪型与高低不平现象,这对印刷品的色相稳定很重要。刮刀的选购与质量很关键!

三:黏度的控制

在生产前我们要做好黏度的控制,能够按预估的机速进行调整,添加溶剂后要等和10分钟后完全偱环,再进行开机生产。待提速生产检查下机的产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时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粘度的测量,以做为此产品的标准粘度值,这个数值需要及时准确记录并整单产品按数据进行控制,可以有效减少因黏度的变化带来的色相偏差问题。黏度的测量我们要注意其测量的方法,通常我们以油墨桶内或油墨盆内的油墨主测量主体,测量前一定要将3号黏度杯进行清洁干净,以便可以准确测量。

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,我们建议20-30分钟进行抽检一次黏度,机长或操作工可以根据黏度值的变化来调整。在调整油墨黏度添加溶剂时,要注意不要直接冲击油墨,以免造成油墨正常的体系破坏,树脂与颜料出现分离现象,从而使印刷品出现发花,色彩重现性不够。

四:生产环境 

当车间的相对湿度的控制,正常我们控制在55%-65%之间比较适宜。湿度过高则会影响到油墨的溶解性,尤其是浅网区域的转移无法完全正常呈现。合理的控制好相对湿度,对油墨印刷效果与色差的控制有着改善的作用。

五:原材料

原材料的表面张力是否达标,决定着油墨在承印物的润湿与转移效果,也会影响到油墨在薄膜上的色彩呈现效果,也是影响色差的一个因素之一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是质量提升的前提,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很关键!

六:品质意识的提升

品质意识:是指生产及品控人员对品质的一种感知度。这种感知度必须是强烈的,具体体现在工作细节上。那么在控制色差方面主要是辅导员工的品质意识要提高,在工作中注重细节,培养质量观念,比如在打样时严格执行与标样之间达到90%以上,方可开机生产,在首件时配合质检人员做好首件的检验工作。在生产中严格要求班组人员执行质量控制制度,在生产中如更换油墨色相时,注意油墨盆的清洁细节,还有要注意刮墨刀的底板与两端夹条是否有及进更换或清洁,这些小的细节,如果生产中不注意则会出现色相之间混色,造成颜色变色,从而出现色差。